实探 | 狂奔半年,AI手机怎么样了?
当前,尽管手机市场距离其巅峰时期仍存显著差距,但市场回暖的趋势已愈发明显。
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,今年上半年,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.47亿部,同比增长13.2%。其中,5G手机1.24亿部,同比增长21.5%;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.24亿部,同比增长17.6%;智能手机出货量1.39亿部,同比增长11.6%。
回顾上半年手机行业的发展轨迹,折叠屏与AI成为两大鲜明趋势。随着新品不断涌入市场及价格逐渐下探,折叠屏手机从尝鲜走向常用,但谈及全面替代直板手机或尚需时日。相比之下,业内寄希望于AI来引爆新一轮的换机潮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外智能手机领域战火再次燃起,纷纷将AI大模型技术引入手机之中。今年上半年,市场上频现“开启移动AI新时代”“All in AI”“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”等声音,AI即将颠覆手机行业的观点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。
国际数据分析机构Canalys在近期发布的《AI手机的现在与未来》报告中指出,AI手机正引领移动通信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。据该机构预测,到2024年,生成式AI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6%,而到2028年,这一比例将上升至54%。2023年至2028年,AI手机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63%的复合年增长率。
无论是作为初步探索还是正式进军市场,众多手机厂商自2023年起已纷纷踏入AI赛道,并相继公布其AI战略,意图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内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。然而,市场的真实反馈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: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,AI手机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。相较深藏于芯片之中、难以直观感知的AI技术,他们或许更看重手机的直接使用体验、品牌忠诚度抑或诱人的产品价格。
“在短期内,AI仍难以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。”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在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,品牌、性能、外观、影像、续航及价格等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,AI技术目前更多扮演的是锦上添花的角色。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对AI技术的感知尚浅,且当前的AI功能尚未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,缺乏明确且迫切的使用场景。
各方下场混斗
向目前的几大主流智能助手提问“第一部AI手机发布于哪一年”,腾讯元宝、豆包、讯飞星火给出的答案都是2016年,这一年荣耀推出了其标志性的第一代Magic手机。不过Kimi基于网页搜索给出的答案是2024年,年初OPPO和魅族纷纷宣布了全新的AI战略,三星、一加等手机厂商也陆续发布了AI手机。
百度文心一言在“综合分析”后给出的结论是,如果从软件层面AI功能的实现来看,荣耀Magic可以被视为第一部AI手机,如果从硬件层面和计算能力来考量,苹果2017年发布的iPhone X搭载了具有人工智能计算力的A11芯片,从硬件层面实现了AI功能,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若定义搭载AI芯片、能运行AI应用、并具备AI功能的手机为AI手机,则此概念并非新鲜事物。2017年,手机行业已掀起过一轮AI热潮,华为与苹果在AI芯片领域展开激烈竞争,三星、小米、vivo等厂商则积极探索AI与手机的深度融合。7年过去,生成式AI的爆火让“AI手机元年”的口号再度响起。“红衣教主”周鸿祎一度喊话,不转向AI的手机厂商会成为下一个“诺基亚”。
去年以来,三星以S24系列迎接Galaxy AI时代的到来;OPPO则高调宣布正式迈入AI手机时代;荣耀则强调通过AI重构操作系统;苹果亦通过发布了“Apple Intelligence”(苹果智能)彰显了其在AI领域的布局。
与此同时,非一线品牌们将AI手机作为留在牌桌的筹码。今年2月,魅族宣布全面停止传统智能手机,并确定“All in AI”;3月,一加Ace 3V正式发布并号称是“年轻人的第一台AI手机”;5月,联想旗下手机品牌摩托罗拉发布了其首款AI手机moto X50 Ultra;7月,努比亚发布旗舰新品,宣布首次在屏下摄像技术中引入了生成式AI融合计算。
“市场基础方面,中国大陆是最早采用AI手机的地区,小米、vivo等厂商在2023第四季度推出了AI手机,掀起了AI手机的激烈竞争及增长浪潮。”Canalys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,中国大陆是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中AI兴趣倾向最强的市场。2024年第一季度,中国大陆市场依靠作为本土厂商的先发主场及市场高端化结构,AI手机出货量达1190万部,占据全球AI手机出货的25%,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手机市场。
尚处尝试阶段
“能够运行端侧AI的智能手机已经存在了近十年。然而最近AI手机一词开始出现,用来描述一些具有端侧GenAI功能的最新旗舰设备,这些设备在业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。”2024年2月,咨询机构IDC在一份报告中对“如何定义AI手机”时,将AI手机划分为硬件赋能AI手机以及新一代AI手机。其中,新一代AI手机要能够更快、更高效地运行端侧GenAI(生成式AI)模型的SoC(手机系统级芯片),并且使用int-8数据类型的NPU性能至少为30TOPS。
当前国产手机制造商在AI大模型架构的部署上,展现出了两种鲜明的主流策略。一种是聚焦于端侧优化的AI大模型布局,旨在提升设备本地的智能处理能力;另一路径则是云端协同的部署方案,通过云端与终端的紧密协作,实现强大且灵活的智能服务。
尽管业界对AI手机寄予厚望,市场的态度却显得颇为审慎。7月底,记者走访了上海多个手机销售门店,三星门店有关最新发布的Galaxy Z Fold6、Galaxy Z Flip6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宣传物料随处可见,并标有“Galaxy AI”字样,工作人员重点向记者介绍了即圈即搜、实时翻译、生成式编辑等功能,“你想搜索照片中的某个小物件,可以圈出来自动搜索”。
在荣耀品牌门店内,记者注意到,该品牌于七月中旬最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gic V3与Magic Vs3,以及平板MagicPad2和轻薄本MagicBook Art 14这四款AI终端旗舰产品,均被摆放在显眼位置,其“更轻更薄更AI”等宣传标语也清晰可见。
荣耀门店 (马云飞/摄)
在OPPO门店,AI手机Find X7及Reno12系列也被摆放在进门后的显著区域,并明确标注为“AI手机”。以Find X7为例,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该手机所具备的AI通话摘要、小布助手、AIGC消除、闪速抠图等先进AI功能,并现场演示了小布助手的操作过程,销售人员还现场拍摄了照片展示相关功能。
OPPO店内工作人员展示AI操作界面 (马云飞/摄)
相比之下,小米门店在AI技术宣传方面显得较为低调。在门店内,记者并未发现明显的AI相关标识,店内工作人员在介绍产品时,更多地聚焦芯片算力等硬件性能,“像搭载高通骁龙8,或是联发科天玑9300芯片的(手机),都可以带一个完整的大模型驱动”。
小米门店工作人员介绍用AI写代码 (马云飞/摄)
值得注意的是,在深入的市场调研中,多位一线销售人员均向记者坦言,当前市场环境下,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,他们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屏幕质量、芯片性能、摄像效果以及续航能力等传统核心要素上,而对于AI手机或手机内置的AI功能,消费者们主动提及的次数相对较低。即便销售人员主动向顾客介绍这些前沿的AI功能,试图展现其带来的便利与革新,但顾客的反馈往往显得较为平静,缺乏即时的兴趣与共鸣。
“目前,买手机的顾客还是较少主动提到AI手机,应该说它(AI手机)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普及,大部分消费者都没太在意AI功能,但我们会主动给顾客介绍。”一位店员如是向记者表示。而在该品牌手机店里,记者留意到,当销售人员向一位顾客推荐AI手机时,得到的回应则是:“这看起来挺新鲜的,但对我来说不是必需品,这些功能我用得不多,我还是想换个续航时间长的手机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据记者现场观察,在AI手机的知识掌握方面,不同门店的销售人员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。有些销售人员对于AI手机的功能、特性和操作了如指掌,能够游刃有余地为消费者提供详尽的讲解和演示。然而,也有部分销售人员对于AI手机的了解似乎并不深入,他们在介绍产品时显得有些生疏,甚至出现语塞。当记者问及某品牌手机门店的销售人员,目前其主推的AI手机的应用场景,除了文档总结、图片处理、信息检索等功能外,能不能演示一下更为颠覆的应用时,得到的回应则是,“手机系统尚未更新,目前还无法演示。”
价格战已打响
尽管手机市场复苏信号明确,但手机厂商们依然严峻考验。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报告显示,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拉长到历史最高的51个月,2024年第一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330万台,同比增长仅为1%,结束了连续11个季度的下滑趋势,但这一增长部分主要得益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等影响。
对于下半年的手机行业走势,郭天翔向记者透露,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版本的预测数据,在中国市场下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同比增长率仅为0.1%。
在Canalys的一份5月消费者调研中,AI对于吸引流动用户的潜力排在“硬件规格更好”“物有所值”“配套智能设备的代金券”之后。
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飙在采访中进一步表示,“生成式AI将推动手机市场需求复苏,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。智能手机市场成熟而内卷,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想方设法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,AI的确是非常好的营销点,经过这半年的发展,AI手机发展可谓突飞猛进,但就目前来看,并不能成为消费者换机的主要动力。”他强调,尽管手机制造商们紧抓AI技术带来的机遇,通过创新手段努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但现阶段的AI手机大多仍停留在概念炒作与营销包装的层面,尚未能真正实现对传统智能手机使用体验的根本性变革。
7月上旬,OPPO AI中心智能助理产品负责人庞佳宁曾向记者阐述道,随着AI时代的加速到来,社会各界对AI技术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均显著提升。无疑,AI大模型为手机制造厂商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。目前,各大手机厂商均聚焦于如何开发更加实用、便捷的功能与服务,尽管它们在战略方向上趋同,但在具体执行中各有侧重。不过,庞佳宁也指出,当前AI手机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,手机上的AI功能仍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。
在消费者心目中,理想的AI手机类似钢铁侠的超级管家“贾维斯”,然而,翻看这些“AI手机”的发布会,通话摘要、文字创作、图片消除、图片拓展……手机厂商们宣传的重点依然离不开文字、图片、语言等的AI处理能力与技术。
AI手机的完全体不知何时可以实现,但AI手机的价格战却已经打响。记者近日走访线下看到,规格为12GB+256GB版本的三星Galaxy S24限时降价900元,厂商建议零售价由5999元降至5099元;在刚刚过去的7月,华为Pura 70系列也推出夏日限时优惠,最高降价1000元。
三星Galaxy S24系列降价信息 (马云飞/摄)
传统运营商也纷纷下场,直接将AI手机“卷”入千元时代。7月16日,魅族宣布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魅蓝20AI手机,号称是魅族“首款千元价位AI手机”,记者在魅族商城看到,该款手机标价1399元起,显示“即将发售”。7月18日,中国电信推出了旗下首款AI手机麦芒30 5G,首次搭载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星辰大模型,8GB+256GB版本为1999元、12GB+256GB版本为2199元。
不难看出,为了快速抢滩市场,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自称“AI手机”,但对消费者来说,比手机名称更重要的是,什么才是真正“懂你的手机”,以及它何时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