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德怀对梁兴初太柔?邓华韩先楚不起眼?李默尹穿引剧情太牵强?
大导演陈凯歌拍的大片《志愿军?雄兵出击》上映之后,作为军史研究者的帅克,第一时间就去看了。总的来讲,这电影想要从多个维度、立体、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伟大和波澜壮阔,把抗美援朝的战略筹划、第一次战役、第二次战役,还有在联合国的争斗啥的,都做了艺术再现,场面特别大、演员阵容超豪华、爆点超多,把主旋律电影的特色和看点都彰显出来了。不过,有几个问题必须说一说。首先,来聊聊对志愿军高级将领群体的刻画以及剧情主线的处理问题。
彭德怀生气地指责梁兴初处理方式太软弱,掩盖了两人刚直和坦诚的性格特点。
因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得不理想,38 军军长梁兴初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上被彭德怀狠狠批评这一情节,不管是军迷还是普通观众,差不多都能清楚知道。据《彭德怀传》记载:批评梁兴初的时候,彭老总直接点名一通大骂,甚至指着梁兴初说“违背军令,耽误战机,该杀头”。他这个志愿军司令有权处置违反命令的人,还说“别的能耐没有,斩马谡的能耐还是有的”。说到激动处,彭德怀“猛地站起来,右手使劲往桌子上一拍,把桌子上的茶杯都震得跳起来了,参会的人都吓了一跳。”
一般来说,彭老总气成那样,发火发到那种程度,连志愿军的其他领导都被惊到了,都不知道该咋办,照常理讲,梁兴初根本没法接话,也不敢反驳,只能乖乖挨批受训。但是呢,在志愿军的电影里却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。彭老总问梁兴初错在哪儿的时候,他俩有了这么一段对话:
我听说熙川有个美军团,我得好好准备,多准备准备,准备充分了再打。我想让伤亡尽量少点,咱们牺牲的人太多啦,真的太多啦,战士们打仗都快看到新中国,看到好日子了。彭老总听了梁兴初这话,若有所思,很快就缓和不少,意味深长讲:“这仗,你不打,那就是儿子打,孙子打。咱们一身血,两脚泥,还是咱们打吧。”
表面瞅着,对这段话的处理,艺术水平还有蕴含的哲理都挺高的,也能让观众特别有共鸣,甚至想哭。可打仗那是生死较量,会死人的,这种太柔和的处理方式很值得商量商量。咱讲,在总结战役教训这个大环境里,彭德怀脾气直还火爆,正在气头上,梁兴初是打铁出身的硬汉,不可能喊冤,在这种情况下,彭梁之间的这段对话反而显得没啥力度,反而把两人耿直坦荡的性子给弄没了,反而让电影艺术的真实和自然给弱化了。
实际上,彭德怀批完梁兴初后,自己先做了自我检讨:“这次战役打得不好,我彭德怀也有责任,不能全怪你们。”这时邓华插话检讨:“我们没当好助手,也有责任,以后日子长着呢,还有仗能打!这次没打好,认真总结吸取教训,下次打好就行。”要是电影把这些都安排进去,估计比彭德怀和梁兴初那段“煽情”的对话效果更好、更实在、更丰富。
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的戏份着实太少了,把战将群体对于打赢的“龙头”作用给弱化了。
一场重大战争结束后,咱们最先能想起的通常是这场战争的高级指挥者。就像说起抗美援朝战争,说起志愿军这种全景式的大电影题材时,咱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,副司令员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,参谋长解方这些高级指挥员。为啥呢?因为他们是战争的“总导演、执行导演”,仗打得好不好,先得看这些“龙头”发挥得咋样。这道理挺简单实在的。
实际上,彭德怀还有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、解方这些高级将领,他们在抗美援朝中起到的打赢作用,那真是太值得好好说一说了,太值得着重描述了。要是这个“龙头”撑不住,要是这一群将帅不够生动鲜活、个性不够突出,那显然会让志愿军这种全景式的史诗大片逊色很多。
不过可惜啊,这部电影在这方面不太平衡。要说彭德怀的描写还算行,那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这些人的描写,真的是太少啦,特别“干瘪”。这就导致本该特别生动、特别有视觉冲击力的“中军大帐”里,压根没有将帅们在排兵布阵方面的深入谋划和讨论,还有把控战局时的精细算计和调整,这就让电影的水准和内涵一下子降低了不少。
一部全景式、史诗级的电影,大家记住了虚构的总部高级参谋李默尹,却不知道真实的志愿军副司令邓华、洪学智、韩先楚等一代战将,也没看到他们在电影里展现的高超指挥艺术,这让人感觉挺奇怪的,总觉得主旋律的宣传有点跑偏了、不对劲儿。
李默尹这个总部高参在其中穿引指挥线,让两次战役指挥链条的真实和强劲被弱化了。
艺术是从生活里来的,但比生活还厉害。所以那些大导演老是爱在影视作品里编出一个人来,甚至还让这个编出来的人当主角,带着整个剧情走。对这种做法,咱们别随便乱批评。不过帅克认为,在全景还有史诗级的电影里创造主角,特别是在就两三个小时的屏幕上,那可得特别小心。
记得一年前播的那部电视大剧《破晓东方》,编导虚构出个女经济学家纪南音,靠她啥都能的本事串联好多剧情,结果电视剧毛病一堆,被观众狠狠吐槽。这次志愿军电影里虚构的李默尹,毕竟才放了第一部,后面还有两部呢,咱没法全面评价。不过就第一部里李默尹的戏份来说,让他这个总部高参来引领整个剧情和指挥链,军迷们心里还是有点别扭。
首先,李默尹这个人设虚构得合不合理,让人难免心里犯嘀咕。在剧里,李默尹是总部的高级参谋,后来主动参加志愿军,接着又主动去了 113 师,还说自己是 1929 年的老红军。咱们先比一比 1929 年的老红军是啥样:38 军军长梁兴初 1930 年才参加红军,118 师师长邓岳也是 1930 年参加红军的,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 1930 年参加的还是地方游击队。让这么一个比韩先楚、梁兴初、邓岳资历还深的老红军贯穿整个戏份和指挥链,到处跑,亲自保护彭老总,亲自提枪打仗,既让人感觉沉重压抑,又有严重失真和错位的感觉。
其次,李默尹参加了战略、战役、战术等诸多活动,这让人难免有些怀疑。从抗美援朝战略筹划阶段开始,身为高参的李默尹就参与了相关准备工作。接着跟着出兵去朝鲜前线,还主动要求到一线师 113 师。战役穿插到三所里后,这位老红军又主动去参加最激烈、最出名的松骨峰战斗,指挥迫击炮分队打得特别猛。总的来讲,李默尹好像无所不能、到处都有他,贯穿了整个战略、战役、战术活动,就连这样的老红军都到三连参加连一级的战斗了。这种艺术处理有点太夸张,让人感觉像神人神剧。
当然得说明一下,辛柏青演绎李默尹的表现和演技,这一块没啥可挑的,中规中矩,算得上是戏骨。这是另外一回事。